常说却不会写的汉字——盄
图片
很多在农村生活过得小伙伴,冬天一般都有过使用煤球或蜂窝煤炉子取暖的经历,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小伙伴,更是有过在学校自己生炉子取暖的经历。记得小时候在炉子上都会有个铝制的提梁水壶,家里的热水基本上都靠它来提供。那么你们管这个水壶叫什么名字呢?
图片
在京津冀等广大北方地区,一般都管这个铝制的水壶叫做“吊子”,其实这是当年的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,根据古时候的读音写了个最为简单、大部分人都认识的汉字,今天我们就来细说一下到底应该是什么。
图片
所谓的“吊子”最早应该写作上面的这个字,盄,读音也是diào(读音:掉)。
图片
这个字在西周时期的金文中便有出现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说“器也。从皿,弔声。”也就是说是一种器具,字形从皿,通常为石质或陶制的熬煮器具。
图片
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,逐渐出现了金属质地的提梁水壶,便有出现了形声字“铫”(读音:掉)。这种金属的烧水壶也就被称作“铫子”。清代开始也有人写作“吊子”。清代学者朱骏声在其所著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中记载“今苏俗煎茶器曰吊子,即此盄字。”
图片
上世纪初期,工业大发展,又出现了普遍使用的铝制提梁水壶,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历经多年战乱,民众文化水平有限,便根据diào这个读音写了大众基本都能认识的“吊”字,因此“吊子”便开始广泛使用。
图片
此外,“盄”这个字又由烧水、熬煮器具引申出熬煮的含义。
你还知道哪些不为人知的汉字呢?欢迎一起分享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